中超版权 80 亿到 110 亿,是泡沫还是价值?
新华社记者
(字幕)这么贵的版权值得吗?
2015年,当体奥动力以80亿买下中超联赛未来5年全球全媒体版权时,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。然而就在人们纷纷质疑这笔交易是否值得时,版权市场却迎来了一轮高速发展。
回想起那些年,如今被称为“8亿姐”的赵军坦言,自己当时开出的价格,是基于绝对不能丢掉中超的判断。当时确实存在一定的泡沫,“但在那个阶段,它给了中国体育很大的推动力。”
再进一步,天空才是极限。2018年初,钛傲电力将合同金额从5年80亿元调整为10年110亿元。赵军说:“现在算是比较好的合同了,10年合同,拿下中国最核心的IP。这个价格也挤掉了一些泡沫。”
赵军用“不傻”“不亏”来形容体奥动力的大手笔投入。阿里体育创始人张大忠则表示,很庆幸自己当初的“保守”。“当市场发出不同的信号时,行业很难保持冷静乐视中超80亿天价版权,很容易被资本的浪潮卷走。当时主流认为体育的春天来了,只要你投入,就一定会有回报。我觉得一夜暴富是不可能的,你付出了就要付出代价。失败的案例也不少。其实也有很多人找我们,但是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,我们有自己的判断。”
不过,阿里体育虽然从未像中超那样加入天价版权“争夺战”,但斥资逾10亿元拿下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(CUBA)未来7年的版权,价码也不低。优酷也高调拿下世界杯版权。显然,对于阿里集团来说,远离版权竞争并不现实,关键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版权。
而拥有NBA新媒体版权的腾讯体育也自认为是这轮潮流中的冷静者。腾讯体育运营总经理赵国臣直言,腾讯入局要有商业逻辑支撑,但目前市场被大量非商业逻辑所主导,市场非常扭曲。“很多版权被炒到天价,投入100块钱只赚1块钱,甚至连1块钱都赚不到。竞争的人还是很多,行业终究会受到伤害。”
腾讯的NBA版权即将到期,在谈及失去这个IP的可能性时,赵国臣表示,如果真的失去了这个IP,可能会减少一些对整个体育产业的投入,收缩战线乐视中超80亿天价版权,等到市场理性起来,再进入这个市场也是一样的。
手握大量顶级足球版权的PP体育,曾被业界认为是乐视的“接盘侠”,也有人认为其仍在走乐视的“老路”。面对体育版权到底贵不贵、值不值的问题,PP体育执行副总裁曾刚表示乐视中超80亿天价版权,虽然现在版权看起来很贵,但相对于国内体育下一个周期的发展,版权不一定贵。
有意思的是,腾讯的做法支撑了曾刚的逻辑。2015年,腾讯斥资5亿美元成为NBA中国未来5年数字媒体独家官方合作伙伴。很多人觉得腾讯疯了,但现在看来,这已经算是“捡了便宜”。赵国臣也透露,如果仅从版权收支来看,已经接近盈亏平衡。
另一个现实是,过去几年版权费的暴涨并不只限于中国,在国际市场上,体育版权也大幅上涨,顶级体育IP的“吸血”能力极强。如此一来,欧美成熟的体育媒体平台还在“流血”,尚处于起步和野性增长阶段的国内市场更是毫无议价能力。虽然看似不合理,但背后却有商业逻辑。
因此在不少专家看来,目前体育版权玩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货币化、如何赚钱。
本文标签:乐视中超80亿天价版权
上一条:葡萄牙加时赛 1-0 击败法国,夺得队史首座欧洲杯冠军
下一条:中国足协规定:港澳台球员与外籍球员区分,转会无障
相关新闻
- 欧冠历史最多冠军球员:弗朗西斯科·亨托·洛佩斯6次夺冠,C罗等10人并列第二
- 曼联7-1罗马:C罗欧冠处子球及关键比赛表现回顾
- 2024赛季中超冠军之争进入最后轮次 海港申花争冠大战一触即发
- 大连与青岛曾是足球人才摇篮,大连缺席2024中超联赛的遗憾与英搏足球俱乐部的经营策略
- 2024赛季中超落幕上海海港主场卫冕 梅州客家降级
- 2024中超揭幕前一天足协沪上通气会:重塑联赛公信力,打击假赌黑并推裁判新举措
- 欧冠历史上仅三位球员单场打进 5 球,梅西、哈兰德在列
- 中超外援政策引争议:低质外援拉低水准,依赖症明显,本土球员生存空间受挤压
- 大连人旧将李帅、王振澳转海港后大不同:李帅足协杯建功 王振澳也成冠军球员
- 土生土长大连人李国旭三年将英博从业余带至中超 创造奇迹
- 大连英博三级跳冲超似鲤鱼跃龙门,中超保级成关键
- 地产巨头圈地中超,足球与房地产紧密相连,今年达高峰
- 3月9日央视体育各平台节目单:周中赛事少,有冬残奥会和CBA直播
- 2017-2018赛季意甲第13轮:桑普多利亚主场迎战尤文图斯,能否撼动班霸地位?
- 2022女排亚洲杯1/4决赛赛程公布:中国女排迎战澳大利亚,四强争夺战即将打响
- 12-13赛季意甲队服 NBA Store:官方授权网络专营店,特色商品一应俱全
- 伊朗队实力强劲,亚洲杯表现出色,防守惊人,零封对手
- 2024 赛季中超五外援政策:提升实力的捷径还是战绩的双刃剑?
- 中超五外援政策出炉,各队如何巧妙利用?上海海港堪称模范生
- 西甲马德里德比 1:1 战平 马竞知耻而后勇 重回三足鼎立模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