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BA球队如何做到持续经营?中超能从中借鉴什么

CBA球队如何实现可持续运营? 俱乐部能盈利吗? 中超联赛能从中学到什么? 让我们通过新三板上市的广州龙狮()和南京同曦()球队一睹CBA俱乐部的管理层。

历年利润

从战绩来看,龙狮和同曦基本上都排在CBA中下游。 他们可以说是典型的平民队伍。 他们没有很多耀眼的荣誉,也没有大笔的投资,所以适合作为研究对象。

中超冠名足球的企业_中超球队冠名权_中超球队冠名费

下图是龙狮和同曦从2014年到2023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,黑色数字代表利润,红色数字代表亏损。 两家具乐部于2017年前后在新三板挂牌,盈利趋势基本一致。 上市后的前四年,从2017年到2020年,都保持了小幅盈利; 随后又因疫情影响转为亏损。 2021年和2022年,龙狮分别亏损1600万和2600万,同曦则亏损2400万和1600万。 与新三板上市六年来巨亏76亿的广州足球俱乐部相比,这个损失根本可以忽略不计。 可以预见,如果没有疫情影响,CBA球队能够实现持续盈利。

中超球队冠名费_中超球队冠名权_中超冠名足球的企业

需要注意的是,我国《会计法》规定,公司会计年度为自然年度,而CBA、NBA、欧洲足球均属多年赛制,年报之间存在不匹配已披露及实际营业周期。

从两家具乐部多年来的利润来看,至少可以说,一支民间CBA球队可能赚不了多少钱,但也不会特别亏钱。

收入来源

从龙狮和同曦的情况来看,主要收入来源包括联赛分红、冠名费、关联方广告、政府补贴、转会、门票、赞助等收入。 两家具乐部的收入结构不同。 背靠广州市场的龙狮营收规模较高。 2018年和2019年,其营业收入和政府补贴合计超过1亿,几乎是同曦的两倍。 2023年上半年,龙狮实现营收近7000万,超过2018年、2019年同期。我们来仔细看看每一项收入来源。

中超球队冠名费_中超冠名足球的企业_中超球队冠名权

- 联赛分红

联赛经费收入又称联赛分红,是CBA球队收入的基石。 2015年,两支球队获得的分红只有几百万到几千万的量级。 2018年以来,稳定在20至3000万的水平。 最高的是2019年,两队平均收入为3300万; 最低2021年,两队仍将分成2500万和2300万。 虽然比不上“金源中超”巅峰时期的千万,但也比如今“落魄中超”的800万要好。 堪称“稳定的幸福”。

- 命名费

CBA球队的另一个收入支柱是冠名费。 就这笔收入而言中超球队冠名费,龙狮和同曦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俱乐部。

龙狮队在2022/23赛季之前已由外部赞助商命名。 他们曾以“佛山农商银行队”、“广州证券队”、“时代中国广州队”等名义征战CBA,冠名费从最初的1000元涨到了10000元的高位。 2021年3100万,相当于联赛分红的数额。 2022年将缩小到1600万,2023年就没有这样的收入了。

中超球队冠名权_中超冠名足球的企业_中超球队冠名费

对此,同曦是“把钱留给外人”。 一直以来都是由母公司同曦集团命名,定价依据市场水平。 原本为1000万,2018年升至最高2300万,略低于同期。 龙和狮子的命名费。 虽然避免了因球队更名给外界带来的麻烦,但也给母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负担。 从历年关联方收入的变化来看,疫情这三年,同曦集团的日子应该并不好过。 同曦的支持率一度跌至百万级别。

同曦的关联冠名和龙狮的关联广告本质上可以认为是同一类收入,即俱乐部老板通过购买广告为球队投入的运营费用。 龙狮也一直有来自能兴控股等关联方的广告收入。 与同曦关联方收入占比高达30%不同,龙狮的关联方收入更像是调整报表损益的补充收入。 在收入中所占比例保持在16%以下。

仅就收入而言,有外部赞助的俱乐部的财务状况比没有外部赞助的俱乐部要好得多。

- 政府补贴

此外,政府补贴也是“稳定”的现金流来源。 财大气粗的广州市体育局每年为龙狮队提供超过1000万元的支持和奖励,2021年最高可达2100万元; 相比之下,南京对同曦的支持力度就弱很多,基本维持在每年几千万。 大约100万,2022年最多可达900万。

- 其他的收入

疑似老板“刷脸”带来的龙狮非关联赞助收入也很大,2017年达到2800万元,近几年基本都在1000万元左右。 同曦在这方面的收入比较低,2019年最高也只有600万。

有趣的是,门票收入占两支球队收入的比例都非常低,不到10%。 篮球场馆的容量无法与露天足球场相比。 2023赛季中超联赛的平均上座人数接近2万人,而大多数CBA球队的主场容量只有几千人。 龙狮和同曦此前成绩不温不火,足球市场不好也是意料之中的。 更何况,疫情期间的三年,门票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
总体而言,联赛分红和冠名费是龙狮和同曦最重要的收入来源。 政府补贴虽小但更稳定。 转账等其他收入就看天了。 双方团队的利润都离不开相关方的大力支持。

支出控制

即使与如今的中超相比中超球队冠名费,龙狮和同曦的收入水平也没有那么惊人。 更值得研究的是两支球队节省成本的方法。

中超球队冠名权_中超冠名足球的企业_中超球队冠名费

两支球队的运营成本,即球员和教练的工资和转会费,基本上与收入规模成正比。 龙狮近年来的运营成本在1亿左右,同曦则在6000万左右。 即使在亏损较大的年份,两队运营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也不超过2倍,超支规模也相对可控。

中超联赛是另一个世界。 据《足球之夜》披露的数据显示,后金元时代的武汉三镇队2022年的收入支出比约为1:32,2023年前9个月的收入支出比约为1:5,赤字数亿。 太令人震惊了。

篮球俱乐部的名单比足球俱乐部少得多。 虽然他们在成本控制上有优势,但CBA联赛的工资帽制度才是根本原因。 虽然中超联赛还在实行一刀切的6亿“投资上限”和500万国内球员的“限薪令”,但CBA已经效仿北美职业体育,制定了一系列动态、详细、透明的薪酬管理体系。

中超球队冠名费_中超冠名足球的企业_中超球队冠名权

CBA联赛将根据新赛季预算确定工资帽的基值。 2023/24赛季的基数为2400万。 由此可以推算出,各队国内球员整体底薪上限为4200万,下限为1400万。 外籍球员的总体薪资上限为425万美元。 这只是一个“软上限”。 超过上限的部分必须按照标准按照规定比例(50%-200%)缴纳调整费,然后平均分配给符合工资帽的其他球队。

CBA对单个球员的顶薪也有限制。 23/24赛季国内球员的底薪是600万。 这是一个不能超过的“硬上限”。 类似的“硬顶”还包括国内球员当赛季的整体表现工资限制。 (最高级别冠军奖金为2000万元)及国内选手单场获胜奖金限额(最高50万元/场)。

CBA还将球员合同级别分为五类:新秀合同(A1/A2)、保护合同(B)、常规合同(C)、顶薪合同(D)和老将合同(E)。 行政规则不同。 每支球队最多可以同时拥有三名D类合同球员,与其他类型合同的薪资差距至少要达到50万。 赛季开始前,联盟将审核各队国内球员注册信息并实时公开。

中超球队冠名权_中超冠名足球的企业_中超球队冠名费

本赛季,龙狮队两名球员获得顶薪合同,同曦则零损失

上述规定可以在CBA官网查看中超球队冠名费,该制度原文长达248页。 相比之下,中超联赛的相关制度不仅粗糙,而且监管也很难说到位,缺乏透明度。 实施效果自然差异很大。

2016年至2022年,龙狮和同曦累计亏损仅为4600万和100万。 据财报信息挖掘,同期,两家具乐部股东及关联方分别以增资、流动资金、赞助等形式进行投资。 3.36亿和1.87亿,年均投资强度分别为4800万和2700万。

综上所述,虽然龙狮和同曦不承担自己的盈亏,但股东的投资压力并不是很大。 考虑到团队给母公司带来的品牌效应,这样的投资水平还是比较实惠的。 从整个CBA联赛来看,得益于合理的支出控制体系,球队的收支更加接近平衡状态。 这是继续运营的方法。

中超球队冠名权_中超球队冠名费_中超冠名足球的企业

中超联赛我们能学到什么?

平心而论,篮球和足球发展的底层逻辑略有不同。 篮球起源于美国。 CBA遵循NBA的封闭联盟模式,选拔最好的成员球队。 一方面保证了俱乐部和投资者的质量底线。 另一方面,也保证了俱乐部和投资者的质量底线。 一方面,20家足球俱乐部的老板形成了稳定的利益共同体,更有利于工资帽、选秀等制衡机制的运用。

在商业氛围方面,两项运动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。 为什么只有足球俱乐部需要使用中性名称并禁止搬迁,而篮球却没有? 这也是由两项运动的基因决定的。 时至今日,欧洲球迷与资本的对抗依然屡见不鲜。 在此基础上,CBA与中超的差异就可以预见。

此外,中国篮球还没有经历过金元中超时期与房地产业的强绑定关系。 它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红利,也没有必要承受更惨痛的代价。 保持了相对稳定、纯净的运行环境。 这是一个偶然因素。 。

尽管情况不同,足球联盟经理仍然难辞其咎。 你学不到CBA和NBA的工资帽,但你总能学到欧洲足球灵活的开支控制。 无论是财政公平竞赛(FFP)还是西班牙、德国、日本独特的准入制度,如果能提前五年全面落实和学习一,中国职业足球就不会出现今天的局面。

一个发展了近30年的职业联赛,仍然只能依靠一刀切的方式,长期缺乏详细的制度设计,更谈不上公开、公平的实施。 实在是无理取闹。

中超球队冠名权_中超球队冠名费_中超冠名足球的企业

119页欧足联新财务规则

事实上,CBA的整体商业发展水平算不上突出,球迷经济也处于起步阶段。 即便如此,还是值得足球同仁们学习的。

● 工具箱中除了科学、细致、可执行的支出控制体系外,还可以包含合同分类体系。 这也是隔壁J联赛的经验,或许能起到激励年轻球员出国留学等特殊目的的作用。 当有工资限制时,不要仅仅限制为高薪。 是否应该对球员的工资投入和最低工资水平设定下限?

●此外,CBA在球员注册信息方面的透明度也值得称赞。 几年前,前足协主帅曾表示,中超球队的财务报告将公开,供全社会共同监督,但现在让审计机构查出,恐怕已经是一种奢望。真实流量...

●对于最近被广泛讨论的恢复球队冠名问题,这里有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——在一个连基本的胸前广告都卖不出去的联盟里,冠名真的能卖得好吗? 本赛季,即便是CBA,无关联方夺冠的球队也只剩下7支。 由于球队频繁更名,最终人们记住的都是俱乐部名称。 冠名权不能卖高价,最终变得毫无用处。

命名并不是灵丹妙药。 本质问题在于,我国职业体育尚未建立坚实的社区基础,不具备理想的观众服务能力。 职业体育不专业,何谈商业价值?

结尾

作者橙猫,CFA/CICPA,曾就职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国际足球管理公司。 现于上市公司从事投资风控工作,运营公众号及播客《橙猫看球》

 

本文标签:中超球队冠名费
上一条:(北单推介)北京国安VS墨尔本胜利:攻防两端暗藏杀机
下一条:篮球运动是谁发明的?——詹姆斯·奈史密斯

相关新闻